26 孙叔傲

孙叔敖(约公元前630年—公元前593年),楚国著名宰相,姜氏出身,名敖,字叔敖。祖父吕沉曾为楚成王灵隐为官。其父姜贾曾任楚国司马。孙叔敖出生于营都(济南城)北海子湖畔的白土里(又名孙家山,今玉台山附近)。当他年轻的时候,他遇到了一条双头蛇。人们相信,任何看到这条蛇的人都会死去。他想:我是唯一一个想死的人,我不想让别人看到。于是,他把蛇斩首埋在山里。他的品格受到他的部落的钦佩。此山故名“蛇入山”,位于今江陵城北二十里处。成年后,因父亲有罪,迁居七思(今河南固始北部)。他发动民工排涝,在玉楼(固始东南)挖渠,利用石关河修建灌溉工程。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大型运河水利工程——七四配。

楚庄王十五年(公元前599年),孙叔敖拜他为令尹,即国相。他主张“教民”、“以道治政”。他高度重视民生和经济,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法律,尽力让农民、工人、商人过得舒心。西汉时利用巨水兴修水利,还在江陵修建了大型平原水库“海子”。鼓励农民秋冬季节上山采矿,带动了青铜工业的蓬勃发展。楚国曾有过鼎盛时期,“家富民安,家丰业兴,朝政有序,屋内无蚊,庄稼丰收,庄稼丰收”。

当时楚国使用的是贝壳形的铜钱,称为“蚁鼻币”。庄王认为太轻,下令将小钱铸成大钱。但老百姓却觉得不方便,特别是商家遭受巨大损失,放弃了经营,使得市场十分萧条。更严重的是,市民不再愿意在城市生活、谋生,影响社会稳定。

孙叔敖知道后,去见庄王,请他恢复原来的币制。庄王同意了,三天后,集市又恢复了原来的繁荣。

当时,淮河流域经常发生水灾,影响了农业的发展。为了民富国强,孙叔敖亲自考察、主持水利设施建设。其中最著名的是烧皮。邵陂原本是一片低洼地,孙叔敖动员数十万农民筑堤连接东西山,开凿运河引河水,营造大型人工湖。有水闸可以调节水量,既可以防洪又可以灌溉田地,从而振兴了楚国的经济。由于隋唐以后烧皮位于安丰,故又称安丰堂。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,在安丰堂北建了一座祠堂——孙叔敖祠。北宋王安石也曾为祠堂题诗“楚相祠堂犹在”。

庄王曾认为当时楚国的战车太小,于是下令全国改造高大的战车。孙叔敖劝告说,一件事如果凭命令去做,就会引起百姓的反感。城市大街小巷两端的门槛最好提高一些。如果低级车过不了,人们就会有意识地改装高级车。庄王也认为原来的货币太小,就改为较大的钱币,强制流通。这给人们使用带来不便,造成市场混乱。他认为“方便百姓最重要”,劝说庄王恢复使用小货币,市场再次繁荣起来。

孙叔敖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。他选择了适合楚国的条款,制定为军法。他对各军的行动、任务、纪律等制定了明确的规定,并运用到训练和实战中。庄王十六年(公元前598年),楚军在隋地(今河南郑地区)筑城。由于他用人得当,计划周密,物资充足,准备充分,30天内就完成了任务。次年,楚、晋侵占毕。他以机智、灵活的方式协助庄王指挥战斗。战车一出,鼓励楚军勇猛猛烈一举冲击,快 逼近晋军,晋军措手不及,惊慌溃散,逃回黄河以北。中原霸主的地位转向了楚国。

楚庄王因他在行政、军事上有功,赐予他许多厚赏,但孙叔敖不肯接受。当官多年,家里没有积蓄,死的时候连棺材都没有。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被记载为第一“循礼”。死后葬于江陵白土里。沙头镇(今沙头区)亦有一墓。清乾隆二十二年(1757年)立“楚相孙叔敖墓”石碑。墓在今中山公园东北角。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